三掌门 > 【重生】念北归故里 >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顾北之从陈念念家回来,还没到宿舍楼下,提前设置好的顾家人专用的来电铃声就响了起来。电话那头的顾爸爸几乎没给北之一点反应就通知陈念念晚上回家来吃饭。

        这个消息来得就像龙卷风,直直糊了顾北之一脸。还没来得及从故地重游、往事重回里晃过神,北之接着就又要去迎接新的风暴。当然,这并不是说顾北之不喜欢顾爸爸和顾妈妈。只是假扮其他人总会疲惫,也会愧疚。

        顾家的氛围有点像江直树家,是酸酸甜甜的橘子汽水。

        顾爸爸高高瘦瘦的,这一点,倒是和台版的江爸爸截然相反。顾爸爸有家公司,很忙,北之不知道也没问过顾爸爸公司上的事情。不过这些年也摸出了点规律,基本上顾爸爸出差,顾妈妈都会陪着,然后拜托外婆过来照顾下顾北之。

        虽然接触不多,但顾北之知道他们俩挺爱自己的。不管有多忙总会抽出时间回家陪顾北之生日。顾妈妈的手艺很不错,尽管顾北之因为身份问题并不是经常回家,单从生日里的长寿面就能看出顾妈妈很有厨艺天赋。顾妈妈做的长寿面,面是手擀出来的,长长的不间断的一条,吃起来很有嚼劲,可以说是筋道十足,的确是经过一番捶打。长寿面很香,像桂花那样淡淡的,但又有世俗的温馨。长长的一根面条盘旋着卧在碗里,旁边是碎碎的打散了的鸡蛋花,翠绿色的小青菜,小巧地浮在热乎乎的汤里像是在泡个舒舒服服的温泉浴。北之喜欢长寿面,但不是很喜欢生日蛋糕,大概原先的顾北之是喜欢的吧。蛋糕也是顾妈妈亲手做的,顾爸爸在一边打着下手。除了个人原因不喜欢甜腻的奶油外,顾北之喜欢顾妈妈做的松软香甜的蛋糕。

        其实顾爸爸顾妈妈真的很贴心。大概之前的顾北之在家里也一直是酷酷的性格,哪怕现在的顾北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与冲突,不是那么爱开口也并没有引起顾家父母的注意,只以为是平日里的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

        这种不爱说话和原先的陈念念在家不爱说话是不一样的。

        念楠出生之前的记忆顾北之大多不太清楚。从家里留下的相册里知道念念幼稚园有和爸爸妈妈在海宁市读过,后来回了l市因为各种原因,幼稚园是有重新多读了一年。n市是陈念念拍照次数最多的,可能是年纪还小,念念妈基本上走哪都带着念念。

        有些人总是会注定在记忆里走散。四五岁的念念,小小的,胖胖的,顾北之其实并不觉得小时候的念念不好看,多多少少有些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念念爸爸会觉得小念念很丑不想去抱一抱她。长大了之后,顾北之想,大概念念爸爸当时也是第一次做爸爸,看到新生婴儿那种皱皱巴巴的,又红又小的小猴子的模样,嫌弃也好像是应该的。那些照片里的念念有好几张是和两个瘦瘦的小孩一块,有点像从矮到高紧紧挨着的三色糖葫芦。最矮的不意外是念念,穿着小鸡仔一样的黄色外套;旁边是邻居家的亚微,戴着红色的发箍,穿着一条同样颜色的碎花裙子;最右边的是一个很酷的小女生,穿着黑色的背带裤,双手插在裤兜里,拽拽地看着镜头。念念妈妈说这个黑色背带的女生是念念的好朋友,可是念念已经忘了她的名字,也不知道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拍的。回了l市,除了偶尔还和亚微联系,更没有见过这个女生了。

        念楠出生的时候,念念已经七岁了。顾北之往后看才发现记忆好像从那时起才真正鲜明起来。念楠有个曾用名,念男。在念念妈怀孕的时候,除了念念,所有人都希望这是个男孩。念楠出生那天,念念被留在了家里,邻居家的阿姨一直跟念念逗趣打赌说这一胎肯定是个男孩,念念不肯,坚持说就是女孩。最后,还真是个女孩。

        虽然都是女孩,但在遗传父母基因这块,确实天壤地别。

        奶奶的强大基因使得她生下来的孩子,那是个顶个的好看,念念爸爸也不例外。三庭五眼的位置是生的极好的,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眉眼间距恰到好处。念念最喜欢的是爸爸眼尾的那点美人痣和自带的欧式双眼皮。笑起来的时候自有一股风流才子的韵味。虽然是小麦色的健康肤质,但是念念知道那是在工地的时候晒出来的,真要是把爸爸搁在家里养一个冬天,保管会美白回去。

        念念妈妈的个子不高,和念念爸爸站在一起,大概有二十公分的身高差。念念妈有些天生丽质,脸蛋白净,没有雀斑也不生痘痘。很瘦,眼睛乍看是单眼皮,但实际上是隐藏式的内双型双眼皮,从下往上看的话,整个眼睛很显温柔。非要说瑕疵的话,大概是略有些龅牙。

        念楠就是这样几乎挑着优点长的孩子,虽然是圆脸,但是白皮,不管到了多少岁,总有种幼态的可爱,况且也没有小雀斑。发量随了爸爸,超级多,大概是念念和妈妈的两倍。不容易晒黑的肤质,哪怕军训在大太阳底下站个七天,回来用衣服挡上那么几天就又白回来。除了先天的身高优势,还有明显的双眼皮。但小楠楠也有不足的地方,可能是小时候哭多了,眼睛一大一小,哭得狠了,右眼甚至跟被人揍了一拳头似的。喜欢吃辣的,但脸上的皮肤耐不住辣味,容易出痘。

        不同于念楠的身高,念念随了妈妈,矮个子,撑破天是一米五四。淡眉毛,内双的眼皮,笑起来是月牙一样的眼睛,不大,至少没法看到完整的眼珠子出现在眼眶里。鼻尖的位置少了块骨头,按下去就像小虎鲸的头部,软软的。眼角下方靠近鼻子这块倒是多了个圆乎乎的小痣。原本脸上也不长雀斑,但或许是初中那段时间熬夜,突然有一天就成了欧美常见的小雀斑脸蛋,集中分布在脸颊这块位置。晒黑后不太容易养回来的黄皮女孩。发质是细软的,不多的发量起到一个夏天晒热冬天通风的效果。

        很有趣的一件事是,念念写爸爸的那篇作文拿了班级最高分,念楠写妈妈的那篇作文被老师当众表了扬。这和家里边谁和谁更亲近有些微妙的重合。

        念念还小的时候,爸妈经常出差,这导致念念常是爷爷奶奶这住一阵子,大姨那住一阵子。听大姨说,一次给念念洗衣服的时候,从念念兜里翻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念楠出生后,妈妈开始在家附近的厂子里做着手套围巾的工作,爸爸还是维持着一年回来一两次的频率。

        念念对爸爸其实是怕的。不光是念念自己,丹妮她们也有点怕念念的爸爸。大概是因为爸爸板着脸的时候严肃得像暴风雨就要来临一样。

        念念小时候挨过爸爸的揍,起因是家里的一次玩偶纷争。那时家里只有一个玩偶,是之前念念的,念楠看到后要玩,念念不让,两个小孩就那样坐在床上面对面大哭,彼此还握着玩偶的一边不放,声嘶力竭,涕泗横流,哭得双方都好像被抢走了全世界。念念妈过来的时候,劝不住。爸爸过来了,没多说,只以为是当姐姐的欺负了妹妹,不懂得关爱幼小,当着大家的面,拽过念念,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打了几下,任凭念念哭得是如何凄厉。大人的手劲不必说肯定是大的,更别提一个情绪上头的气愤的成年男性。念念屁股上的大红手印整整持续了五天才消下去。

        虽然爸爸只揍了这么一次,后面也没再动过手。倒不是他不想,但确实后来念念也没怎么犯错,况且他确实也没时间。那次挨揍,怎么说呢,虽然过去了,可就像是木篱笆上的钉子,拔走了,还留着印。念念的心里有个疙瘩,爸爸心里也有些疙瘩,这就让父女之间的关系,稍显的礼貌有余,亲近不足。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双方都有意地去修补这段关系,加上距离产生美,以及爸爸天然会愿意和孩子讲道理的性格,比起妈妈,念念会更愿意和爸爸商量事情。

        和念念相反的是,念楠和妈妈的关系更近。从念楠出生开始,俩母女便没怎么分开过,是妈妈从小带到大的。小学是妈妈接送的,初高中又是妈妈过去陪读照顾的。相较于念念,念楠挨的揍更多些,单人竹条炒肉,双人辣椒炒肉,念楠都体会过。还小的时候,念楠挨揍总是有奶奶护着,后来奶奶走了就成了姐姐护着。爸爸不揍念念的原因上面讲的差不多,而妈妈后来不揍念念是因为距离远了。因为没有那么多地参与念念成长的轨迹,也不可能是会理直气壮地教育。也大概是没找到机会。

        念念跟妈妈总是亲近不起来。或者说亲近的关系只存在于小学及往前的阶段。再往后,如果距离近了,谁也不会感到自在。

        如果家长太强势□□其实会让孩子感受到窒息。

        顾北之经常反思自己过去的人生,就老觉得,陈念念是按照念念妈的意愿在走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结婚工作的大事。毕业后那段时间的抑郁期,念念有次崩溃地和念念妈对峙着,伸着自己的尖刺,虚张声势地对峙着。

        小学的时候,念念想出去玩,不让,哪怕作业写完了还是有一堆的课外作业。念念最喜欢的朋友丹妮,要被限制交往;但是当念念宅在家里的时候,又老是说着让自己去丹妮、雯静那串串门。初中念念很想报跆拳道,不让,说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多上几个辅导班,凑个语数英物化政。高中念念很不喜欢她在最后高考冲刺的时候过来,如果要照顾怎么不一开始就照顾,照顾的话能别一直老问吗。大学报到的时候让念念只管读书就好,如果碰上念念说着学校的委屈又会说干嘛不好好学习。会在每次恋爱的时候泼冷水,只因为对方不是本地的,几乎每次回家都是劝分手。明明有还在喜欢的人,却非要去安排相亲,每次回家必得催,只因为对方是拆迁户口,独生子,以后不用还房贷。等到念念无所谓说结婚的时候,又急急忙忙打听具体情况又让念念别和对方聊。早这样,何必催呢。

        类似的做法,不能说不对,因为大部分的中国妈妈都会这样。强调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强调当个教师医生考个公务员工作稳定就行,强调找个本地的最好有房有车的结婚就行。可是陈念念真的很烦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但你知道最令陈念念感到疲倦的是每次只要念念和她分享些自己的想法总是会被打断被说不行被说小孩子没有做决定的能力。

        后来累了,念念在家开口的次数也少了。甚至如果念楠不在家的话,念念就只像个借宿的客人。

        顾北之觉得最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自发自觉的。

        父母能和孩子平等对话,考虑到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或者直接决定好什么事,用商量代替命令是最能让孩子发自内心认同并去完成的。孩子也不能过于释放自己的天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围着自己转,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说出“不”字,但不能随便,要用理由去支撑自己拒绝对方。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98206/98206885/100668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