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 第72章 七零锦鲤踏脚石19

第72章 七零锦鲤踏脚石19


原主宋严州的名字,  显然是结合了父亲宋希幕和母亲严绮的姓氏而来。

        两人在建国前都出身大家族,后来在国外留学相识,因为学的都是医药专业,  志同道合的二人就走到了一起。

        作为建国后响应国家号召回国的第一批留学人员,  原主的父母在当时是很受重视的。

        回国后直接进了首都医药研究所,  从事医药研究工作。

        建国初期,国内的医疗卫生环境极其糟糕,每年都会有无数人因各种传染病而死亡。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原主父母更是多次进入传染病区参与病理研究。

        克服了种种困难,  使得像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在国内几乎灭绝。

        由于早年动乱的时候,  宋、严两家的不少长辈就已经移民去了国外或是港城,  本家还留在国内的人不多。

        没有近亲属可以托付的原主父母,在生下孩子后,  就只能自己照顾。

        原主自小长在父母身边,  父母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  时常会顾不上他,  大多时候他都是在研究所内四处乱窜。

        因为时不时的就能听到长辈们谈论医药研究的话题,  耳濡目染之下,  原主自是对医药研究工作产生了热情。

        早早就立志要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为人类消除病痛的医药研究者。

        原主父母早年克服传染病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运动刚开始的那几年,  因为上头有人护着,  他们受到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

        只是后来一力护着他们的人去世,  这才被某些人抓住机会。

        以原主父母家族族人大多待在国外,  双方曾经有过不少信件往来,  极有可能泄露国内研究机密为由,  将原主父母打倒下放。

        好在如今终于雨过天晴,  当初出手对付原主父母的那些人,前段时间被高层领导亲自打压了下去。

        在那些人相继出事,不能再为所欲为后,首都医药研究所的老领导,就马上帮原主父母写了平反信。

        这封信是原主父母接到平反的消息后,担心他不知情,再寄东西去西北会找不到人,第一时间写了寄给他的。

        得知原主父母已经平反,且这个时候估计都回到了首都,林知言总算可以放下心了。

        因为距离大西北实在太过遥远,这两年多林知言虽然挺担心他们的情况,却也没法亲自过去看看。

        只能尽可能的多寄些吃的和穿的,帮助他们熬过这段艰苦的日子。

        光是从信件上的字迹,林知言就能看出父母在写这封信时肯定异常的激动。

        从此以后,他们终于不用再苦熬日子,也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父母在信上交代他,让他暂时不要着急,千万别学那些为了回城,想方设法弄病自己的知青一样糟蹋自己的身体。

        等他们回到首都恢复了工作后,一定会尽快想办法让他回城。

        对此,林知言确实一点都不着急。

        就算短时间内回不了首都,只要再耐心等个一年多,他完全可以通过参加高考回去。

        不过现在国家准备恢复高考的消息,应该还没传出来,林知言在回信的时候自然不会跟父母提及。

        只说老师薛安桢现在还没能平反,自己不太放心让他一个人留在乡下。

        等老师也平反了,他再想法子回首都。

        对于儿子拜了老同学薛安桢为师的事,宋家夫妻早就通过林知言寄给他们的信件知道了。

        他们倒是不反对,反而还为此心生庆幸。

        儿子在医学上的天赋,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如果不是高考忽然中断,运动让他们一家不得不四处飘散,他们儿子也不至于蹉跎岁月至今。

        原本他们心里还有些担心,去了乡下后,儿子的学习会荒废了。

        等后来知道老同学薛安桢被下放到儿子插队的地方,儿子还拜了对方为师,两人就放心了。

        当初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薛安桢就是个极其出色的人。

        如果不是回国后认识了他的前妻潘如萍,并且为了潘如萍留在了皖省工作,他当时也是要跟他们一起加入首都医药研究所的。

        只是没想到,难得为爱冲动了一回的薛安桢,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如此让人唏嘘。

        为了告知老师这个好消息,林知言当即带着父母寄来的信件,去了牛棚那边。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平反,东营村的村支书对待这些下放人员的态度就更好了。

        如果不是担心上头会有人过来突击检查,他都要将这些下放人员直接安排到自己家里住,好好的拉拢拉拢他们。

        一想到自己如果能拉拢到这些下放人员,等对方平反回城后,将来说不定还能沾点光,村支书就兴奋的不行。

        虽说不能让他们脱离牛棚茅草屋,住到家里。

        为了表示友好,村支书在安排他们干活儿和分配食物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

        原先的那些脏活累活是早就不要他们干了。

        后来大概是听了赵队长的建议,还按照他们各人的技能,安排了不少村里的年轻人跟着他们学习。

        在赵队长看来,这些可都是国内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哪怕村里的那些小崽子们能跟着对方学会点皮毛,都会受益无穷。

        对于村支书的特意照顾,这些下放人员当然不会拒绝。

        能让自己活的轻松一些,又有何不好?

        虽然村支书前倨后恭的态度让人心里不太舒服,可人在屋檐下。

        自己等人如今还要受着村支书的管,能不得罪对方,还是尽量不要得罪对方的好。

        自从薛安桢医药学博士的身份被村里人知道后,就有不少村民想让自家的孩子过来跟他学习。

        毕竟当大夫不仅工资高,还格外的受人尊敬。

        就算最后当不成真正的大夫,像林知言一样进入村卫生室,当个小卫生员,那也比下地干活要轻松自在的多。

        说到卫生员的工作,村里不少致力于让孩子学医的人家,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宋知青毕竟是外来知青,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回城,他那份卫生员的工作可是让不少人眼馋。

        本着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的心思,薛安桢倒是收下了几个学徒。

        不过即便收下了这些学徒,在薛安桢心里,他正式的弟子依旧只有林知言一个。

        这些学徒的学历虽然最差也是初中生,但因为动乱的几年,县中学的教学质量大幅下滑,他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了。

        只教了一天,薛安桢就忍不住有些头大。

        教惯了林知言那种一点就通的天才学生,再让他教这些天分普通的孩子,薛安桢根本无法适应。

        看着讲台下一张张认真听讲,在自己提问时却总是一问三不知的学徒们,薛安桢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个世界的天才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他应该早些习惯才是。

        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能在村子里待多久,薛安桢便尽可能的教给他们一些医学常识。

        他教的虽然都是基础医学知识,但只要他们有心,想往这方面发展,之后还是可以想法子深入学习的。

        本着说不定还真能培养出一两个医学苗子的心思,沉下心后的薛安桢,教的还是非常认真的。

        等上完了课,薛安桢刚走出教室,就迎面撞上了拿着信封兴冲冲跑过来的林知言。

        听说他父母已经平反,薛安桢在替弟子和两位老同学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免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些期待。

        只是想到如果真的平反回城,很可能会见到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薛安桢忽然发现,自己对平反又不是那么期待了。

        原以为这两年的平静生活,已经让他彻底走出了当初妻女背叛的阴霾,他现在才发现其实并没有。

        发现老师薛安桢的情绪莫名又低落下来,林知言还以为他是在担心,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平反。

        便开口安慰他,相信再过不久,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等老师平反后,如果他愿意的话,其实还可以跟着他一起去首都。

        首都医药研究所的老领导,还是当年看中了薛安桢,却被他拒绝了的那位。

        以老师的资历,想在首都医药研究所得到一份工作,相信那位老领导肯定会非常乐意。

        林知言的话,倒是让情绪陷入低落的薛安桢豁然开朗。

        经历了当初的沉重打击,对妻女他不能说完全没了一点感情,却也不打算再跟她们重修旧好。

        既然打从心里并不想再见到她们,那给自己换个新的工作地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些,上头还不知道会什么时候给他平反呢。

        见薛安桢还要忙着教学工作,林知言并没有跟他说太久。

        想起自己打从吃过年夜饭后,这段时间都没再去过知青大院那边,也不知道孟子良他们学习的情况如何了,林知言便打算去一趟。

        在林知言的督促下,这两年间,知青大院的众人倒是慢慢捡起了书本。

        他当然没有明白的跟他们说,国家将来一定会恢复高考。

        但国家想要发展好,肯定需要大量人才的现实,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是清楚的。

        不管什么年代,国家对人才的选拔都很有必要。

        短时间的中断,影响或许还不是特别大,却不可能一直中断,终有一天会重新恢复。

        他们事先多做些准备,总归是好的。

        免得将来哪天国家突然恢复高考,他们毫无准备,只能手足无措。

        大概是被林知言这话说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哪怕是干活之后再怎么疲累,知青们也都坚持了下来。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却依旧没有半点好消息传来,起先还能坚持学习的人,就不免有些懈怠。

        林知言管不了每个人,只能尽量的多提醒他们几回,帮他们紧一紧松了的弦。

        对林知言的那些提醒,执行的最坚定的还属张雅之和孟子良。

        张雅之现在是林知言的脑残粉,不管他说什么都会坚定执行。

        更何况多学习,得益的是她自己,她就更会坚持下去。

        至于孟子良,主要是好胜心在作祟。

        虽说他柠檬精的状况比以前减轻了不少,但每次做模拟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才刚开了个头,林知言就已经把题解了出来,对他的刺激还是很大的。

        不愿承认自己智商不如林知言的孟子良,只能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至少让自己下次解题的时候,速度不要差林知言太多。

        到了知青大院,发现还坚持看书的就只剩他们两个,其他人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林知言忍不住摇了摇头。

        见自己提醒过后,其他知青对学习还是不怎么上心,林知言就自觉地闭了嘴。

        反正他该尽的心已经尽了,人生是属于他们的,他总不能强逼着他们学习。

        等到七六年下半年,中秋节前夕,关于薛安桢的平反通知终于下达。

        捧着那张薄薄的平反通知,向来自持的薛安桢却像是捧了重物一样,双手抖个不停,热泪盈眶。

        魏明起也是这批接到通知的人之一。

        他虽然也很激动,但看到薛安桢的反应,在替他心酸的同时,又忍不住为他感到高兴。

        好在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没有半路上掉队,如今总算等来了乌云散去的一天。

        魏明起用力的拍了拍薛安桢的肩膀,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开口就是哽咽。

        林知言听到消息赶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老师跟魏明起抱头一起痛哭的场景。

        他停下脚步站在一旁,没有再上前,只静静地看着他们发泄心中积累多年的郁气。

        等哭累了停下来,一把年纪的二人看着对方眼泪鼻涕满脸,转眼又拍着对方的肩膀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薛啊,以后你的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你虽然没有子女缘,却收了个孝顺的好徒弟,等回了城后一定要好好的,要记得给我写信啊。”

        两人虽然一个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雕刻世家的传承人,却不知道为何分外投缘。

        当初薛安桢深陷抑郁症深渊不可自拔的时候,要不是有魏明起照顾,说不定都等不到林知言帮他治疗,就要撑不住了。

        魏明起的恩情,薛安桢一直记在心里。

        随着相处的时间久了,他竟也多少学会了对方的豁达。

        对魏明起提醒他回城后,千万不要断了跟他的联系,薛安桢用力的点头。

        虽然这段灰蒙蒙的记忆让他们心有余悸,不愿过多回想。

        但他们这些下放人员互相扶持着走过极其艰难的岁月,彼此结下的患难之情却是极其深厚的,自然要一辈子维持下去。

        薛安桢早就决定要在平反后去首都工作,但在去首都之前,他还是要回一趟庐州,办理诸多手续。

        林知言担心让老师独自回庐州,万一跟前妻和女儿碰面受到刺激,会使得他刚刚好转了一些的抑郁症病情再次加重,便决定要陪他一起回去。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身在首都的父母就已经帮争取到了回城名额。

        不需要等到高考,他就可以提前回城。

        只是因为不放心老师薛安桢,林知言才拖到现在。

        既然决定要陪老师去一趟庐州,之后更是会直接前往首都,林知言便打算在临走之前,先交接好卫生室的工作。

        所幸这大半年来,在薛安桢的精心教导下,那几个学徒多少都学到了一些本事。

        让他们暂时充当一下卫生员,还是可以的。

        等交接完工作后,林知言又去知青大院跟大家告别。

        得知林知言已经可以回首都了,孟子良心里忍不住又酸了起来,对他羡慕不已。

        可惜他父母都只是普通工人,在回城的事情上根本帮不了他,他还只能继续在村子里熬日子。

        张雅之拍了一把一脸别扭的孟子良,顿时将他心中的酸意拍了下去。

        对即将要离开的林知言,孟子良倒是难得生出了一丝不舍。

        叮嘱他们千万不要放弃继续学习,又将自己带不走的东西都分了后,林知言便背着行李,去找老师薛安桢和老魏他们集合。

        然后三人就搭着村里的牛车,赶去了县城的客车站。

        由于西县没有火车经过,老家远在鲁省的老魏就需要先搭乘客车去往隔壁县的火车站。

        于是在客车站里,老魏就不得不跟林知言他们提前分开。

        目送开往隔壁县的客车载着老魏越走越远,薛安桢冲着车子挥了挥手。

        直到再也看不到,这才领着林知言登上了前往庐州的客车。

        这年头基建狂魔还没有开始正式发力,皖省的路况显然极其糟糕。

        客车颠簸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没多会儿,就将林知言颠的七荤八素。

        用力按压身上的穴道,林知言才勉强止住了想要呕吐的欲望。

        他也是这时候才发现,原主居然打小就有晕车的毛病,现在还传给了他。

        发现只要闭上眼静静地靠在位子上,就会舒服很多,林知言顿时没了说话的心思。

        冲老师打了个招呼,就忙不迭的闭上了眼。

        薛安桢见他实在难受,便也不在说话,而是拿出平反通知,一脸复杂的抚摸着。

        时隔三年重回庐州,薛安桢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刻是什么心情。

        他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唯一的大哥,也在战争中英年早逝,没有留下任何后嗣。

        也是因此,当初回国,跟负责接待他的潘如萍产生了感情后,他就放弃了首都的工作,选择跟潘如萍一起来到她的老家庐州安家落户。

        本以为日子会一直平淡的过下去,哪知会碰到运动。

        因为他曾经的留学经历,自从运动开始后,他的处境就不太好,要经常接受组织审查。

        其实他早应该察觉到的,在他屡屡被组织审查,研究工作也受到影响后,妻女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妻子的脾气也暴躁了不少。

        当初刚回国那会儿,身为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高级人才,他自然是前妻潘如萍心目中最好的丈夫人选。

        可当他开始落魄,潘如萍的心态就变了,连带着女儿都受到了影响。

        前妻的背叛,还不是最让薛安桢痛心的,最让薛安桢无法接受的是女儿的冷酷做法。

        在下放期间,每每午夜梦回,他总是会梦到当初被女儿贴大字报,揪斗撕打的画面。

        这已经成了他的梦魇。

        薛安桢轻轻吐了口气,目光落到了旁边闭着眼的林知言身上,心情这才好转。

        他的人生倒也并非全是不幸,他现在也有了十分贴心的弟子。

        想到弟子因为担心他,愣是拖了这么久都没有回首都,薛安桢心里暖了暖。

        索性不再去想到了庐州,会不会跟妻女碰面的事。

        将平反通知收好,薛安桢便也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

        等长途客车抵达庐州,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晕车反应严重的林知言,两腿发软的从车上下来。

        在平地上站了一会儿,狠狠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林知言才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因为晕车,哪怕是路上到了饭点的时候,林知言也没敢吃任何东西。

        等晕车状态褪去,连续两顿没吃的林知言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当即拉着老师,去了距离客车站不远的一处国营饭店。

        两人点了一荤两素三个菜,又叫了一大盆米饭。

        师徒俩这会儿也顾不得风度,抓起筷子就开始风卷残云的吃了起来。

        等将饭菜吃的一干二净,林知言就去结了账。

        谁知他才刚结完账回来,就看到一对儿年纪悬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父女的男女从外头走了进来。

        本来林知言是没心思关注他们的,可谁让他随后就发现,老师看到那个年轻姑娘时的脸色十分的不对劲儿。

        薛明丽耷拉着张脸,闷闷不乐的垂着头,跟在男人身后进了国营饭店。

        瞥了眼走在前头的男人有些发福,还有些矮墩墩的个头儿,想到这人竟是她继父的亲妈给她介绍的相亲对象,薛明丽心里就暴躁的想要打人。

        那老虔婆真是坏的流脓,这样年纪一大把,还是离异有三个孩子的差劲男人,她怎么就不介绍给她的亲孙女?

        要不是怕妈妈在方家难做,她早在见到对方的第一时间就撂挑子不干了。

        可想到亲妈方才看向自己满是哀求的目光,薛明丽就只能先忍了下来。

        薛明丽打算等吃过这顿饭,就直接跟对方说清楚。

        他们两人的年纪一点都不合适,她是绝不会给嫁给一个年纪足以当她父亲的老男人,也不会给他三个孩子当后妈的。

        薛明丽想到自己这三年在方家寄人篱下,所受的那些委屈,眼睛忍不住就红了起来。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2014/42014678/67073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