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 第76章 七零锦鲤踏脚石23

第76章 七零锦鲤踏脚石23


得知前夫直接走人了,  潘如萍忍不住心中的愤怒咒骂出声。

        薛明丽同样一脸失魂落魄,她还满心期待亲爸会原谅她,重回以前的美好生活,  没想到亲爸这么狠心,  真的不管她了。

        母女俩找不到人,  自然是无功而返,回到潘家还遭到舅妈肖红霞的一番奚落嘲讽。

        肖红霞对出嫁多年的大姑子带着闺女回来常住,心里是非常不高兴的,更何况大姑子现在可没什么好名声。

        她也是有女儿的人,  有这样丢人的大姑子,  还让她住在家里,  今后她女儿还能找到什么好人家?

        因此肖红霞现在一心想将她们母女俩给赶出去。

        听说薛安桢连见都不见她们,就直接去了首都,  估计以后都不会再回来了,  肖红霞幸灾乐祸之余,  又心生烦躁。

        高兴的是,  以前总在她跟前高人一等的大姑子,  眼看着已经彻底翻不了身。

        烦躁的是没了薛安桢这个接盘的,  大姑子母女俩岂不是要赖在他们家不走了?

        不过想到她们母女俩当初对薛安桢那么绝情的做法,但凡是个有骨气的人,都不会轻易原谅她们,  肖红霞倒是能体谅薛安桢的心情。

        只是对着冷血无情,  自私自利的大姑子和外甥女,  肖红霞可不敢长久的跟她们相处。

        免得被对方抓到了什么把柄,  万一也跟薛安桢一样,  被她们六亲不认的给举报了可怎么办?

        心里打定了主意,  肖红霞开始不停地跟丈夫潘天安咬耳朵,  吹枕边风。

        潘天安以前对潘如萍这个姐姐,只有仰仗巴结的份儿。

        毕竟姐姐两次都嫁的极好,给家里的帮助都很大。

        要是姐姐没做出偷人被拉去游街的事儿,她回来住就回来住,他这个当弟弟的肯定不会多话。

        可想到外头传的那些风言风语,明显已经给他几个孩子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潘天安就有些不能忍了。

        尤其是外甥女薛明丽都二十郎当了,还任性至极。

        住在家里的这几天,总是跟她表弟和表妹抢吃的,跟她表姐抢穿的,半点都没有身为客人的自觉,看的潘天安直皱眉。

        在媳妇的枕边风下,潘天安也生出了要尽快将人赶出去的念头。

        林知言可不在乎潘如萍母女会落得什么处境,在他的催促和安慰下,老师直到办好所有手续,买了车票登上去首都的火车,都没有提起要在临走之前去看一看薛明丽。

        等上了火车后,林知言看着老师过于平静的面容,又不免替他心酸。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就是如此吧?

        未免潘如萍母女不死心,再跑来首都纠缠老师,刺激老师,林知言还联系了那位市长叔伯,请他帮一下忙。

        最好时不时的让人给潘如萍和薛明丽找点麻烦,让她们再也抽不出精力,跑到首都这边搞事。

        在潘如萍和薛明丽焦头烂额之际,林知言终于带着老师踏上了首都的土地。

        林知言倒是还好,对重回首都没什么复杂感慨。

        反倒是薛安桢,看着跟二十年前有着不小变化的首都,面露复杂之色。

        也是这时候,林知言才知道,原来老师的老家就是首都这边的。

        在建国前,能供应家族子弟出国留学的,可想而知老师所在的薛家也是大户人家。

        只是薛家身处首都,先后遭到了军阀盘剥和战争波及,很快就落魄了下来。

        薛家的子嗣又历来稀少,老师那一辈儿更是只有他和他兄长二人。

        在老师出国留学不久,日寇开始侵扰华北地区,不知何时秘密加入红党组织的薛家兄长,就开始参加抗日。

        可惜薛家兄长时运有些不济,于日寇宣布战败之前,在一场战争中意外牺牲。

        薛安桢在跟林知言提及自己兄长过往的时候,一反先前的平静无波,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正是因为受到兄长爱国思想的影响,在家人全部去世,只剩他一人孤身在海外时,他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国,打算以自己所学帮助祖国进行建设。

        至于回国后碰到潘如萍,并为她留在皖省,后来心思更是大半都被妻女牵绊,无法专注研究一事,薛安桢现今想起来就是满心懊恼,不堪回首。

        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余生还长。

        两人刚提着行李走出车站,就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兴高采烈的朝他们迎了过来。

        林知言一眼就认出了这二人,正是原主记忆里他父母的模样。

        不过想必下放到大西北的这三年里,夫妻二人都吃了不少苦头,两人的样貌跟以前还是有着不小的变化。

        好在比原文中幸运的是,他们都活着挺过了那段黑暗时期,回到了首都。

        看着比原主记忆里头发花白了不少,也苍老憔悴了不少的父母,林知言压下心中的感慨,冲着对方喊了声爸妈。

        宋希幕和严绮看着多年不见的儿子和老同学,眼睛顿时红了起来。

        宋希幕走向薛安桢,接过他手中的行李,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至于严绮,早就满脸心疼的抱着林知言哭了起来。

        虽说儿子看起来要比她预想中过的还好,不仅长高了一些,还壮了不少。

        可想到当初还有些瘦弱的少年,肯定是吃了许多苦头才能蜕变到如今的模样,严绮就忍不住心疼。

        自己和丈夫这三年,时不时的就能收到他寄来的包裹,不仅有吃的还有穿的,这可都是儿子从牙缝中省出来的。

        自己当时回信让他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不要总是给他们寄东西,他却不听。

        在亲眼见到儿子之前,严绮真担心他为了把东西省给他们,再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坏了。

        林知言被严绮拉着手,满眼慈爱的盯着不放,心里不免有些别扭和不自在。

        虽说他现在成了原主,也早就在心里把原主的父母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可毕竟是第一回见面,难免还有些不适应。

        索性严绮是个坚强内敛的,只在林知言跟前真情流露了一会儿,情绪就收敛了不少。

        等母亲严绮转头跟老师薛安桢说起了话,林知言不由松了口气。

        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家,林知言就迫不及待的梳洗了一番。

        等从浴室里出来,快要搓下二两灰的林知言,才觉得自己浑身轻松的活了过来。

        晚上的饭菜自然是十分丰盛的,这让在火车上连续啃了两天干粮的林知言,忍不住胃口大开。

        研究所的老领导听说薛安桢终于来了,当即也提着一瓶酒过来,算是帮他接风洗尘。

        在其他人边喝酒边谈话的时候,林知言忙着填饱肚子。

        直到吃了个半饱,这才放慢了速度,安静的听着大家伙儿叙旧。

        这几年的动荡,各人有各人的伤心往事,借着喝酒的功夫,几人又哭又笑的全都发泄了出来。

        临散场之前,大概是有些喝高了,老领导忽然一脸神秘,压抑不住兴奋地拉住林知言。

        跟他说自己前两天已经接到了上头的通知,让他参加高考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交代林知言既然回来了,就不要乱跑,在家里好好的复习。

        接下来只等高考恢复,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也算是了了他父母的一桩心事。

        听老领导说高考可能要恢复,宋希幕夫妻都十分高兴。

        毕竟当年因为高考忽然中断,儿子到现在都还只是高中学历。

        虽说他下乡插队的几年没间断过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了不少,哪怕直接进入研究所都行,可缺了大学学历,总归是不太好。

        为了这个,严绮都惦记好多年了,如今总算让她看到了希望。

        只是消息还没正式对外公布,严绮等人即便提前知道了,也不会出去乱说,免得再给老领导带来麻烦。

        等送走老领导,严绮依旧激动不已。

        要不是儿子才刚坐了几天火车回来,这会儿已经疲惫不堪,她都忍不住要催他快些看书复习了。

        对上准备鸡娃的父母,林知言能怎么办。

        即便跟他们说了自己在乡下一直没放下过高中课本,对课本上的内容早已滚瓜烂熟,父母依旧不能安下心来。

        见状,林知言便也闭了嘴。

        他准备等父母发热的脑子稍稍冷静了一些,再当着他们的面儿做一回习题测试。

        让他们明白,自己如今并不需要继续闷头复习。

        距离高考恢复还有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呢,他可不想将这么长的时间都浪费在早已掌握的知识上。

        林知言打算利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跟在医药研究所的诸多长辈们身边进一步学习,乃至帮他们打打下手。

        老师薛安桢肚子里的知识,这几年差不多都被他掏空了,暂时是没什么好教他的了,不代表研究所里的其他长辈们也没有。

        医学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这辈子又没有可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的金手指。

        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跟其他人多学,多提升自己。

        林知言的打算暂时还没跟其他人说,眼见时间已经不早了,就招呼着老师一起去休息。

        在宋家住了一晚上的薛安桢,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隔壁小院子查看。

        虽说他尚未办理首都研究所的入职手续,老领导为了表示对他的看重,已经提前给他分配好了房子,就在宋家的隔壁。

        由于房子才刚分配下来没两天,宋家夫妻平日里又忙,根本抽不出时间帮忙打扫整理,房子里如今不仅有些空荡荡的,还落了不少灰尘。

        得知隔壁的院子被分给了老师,林知言非常高兴。

        对薛安桢如今的心理状态,他还有些不太放心,能将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那是最好不过。

        等严绮和宋希幕夫妻去上班,老师薛安桢也去办入职手续后,林知言就帮忙把隔壁的房子清理打扫了一番。

        随后又去旧货市场买了几样桌椅家具摆上。

        等将各种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买齐,布置归整好,隔壁的房子才总算有了家的样子。

        等安置好老师,接下来的日子里,被允许跟在研究所的长辈们身边打下手学习的林知言,心思几乎都放在了这边。

        发现儿子虽然大多时间都耗在了医药研究所,高中知识也没落下,宋家父母便也不拦着他。

        林知言虽说在医药研究方面是新手,但见过的后世成品药物挺多。

        哪怕没有特意关注,因着极佳的记忆力,对一些药物配比和成分也有一定了解。

        所以当发现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时,在他的有心引导下,这款药物的研发进度都加快了不少。

        哪怕早知道这孩子在医学上是有天赋的,宋家父母还是被儿子的表现震惊了一下。

        尤其是他们发现比起三年前,这孩子的大脑似乎跟进化了一般,明显比之前变聪明了许多,不免更是惊喜。

        宋家父母到没有怀疑别的,只以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不管是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变强了。

        研究所的长辈们对林知言在药学上表现出来的天分,也不由见猎心喜。

        要不是已经被薛安桢捷足先登,他们都想收林知言当学生了。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以林知言现今对药理研究知识掌握的水平,直接让他入职研究所,参与正在进行的研究都行。

        只是宋家夫妻对儿子考大学的执念有些深,并未答应。

        宋家夫妻听着同事们对儿子的夸赞,心里当然是高兴的。

        但为了儿子以后能在研究一途上有更好的发展,学历还是必须要有的。

        不然研究所里一堆研究人员不是博士就是教授,再不济也是研究生毕业,他们儿子一个高中毕业的混在里头,那得多别扭。

        林知言自是懂得父母的心里。

        时间就在林知言一边跟着研究所的长辈们学习,一边等待高考恢复的消息中缓缓而过。

        等到了七七年十月份,如林知言所料的那般,上头正式下达了高考恢复的文件,宣布会在一个多月后进行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

        在高考恢复的消息传开后,相比起其他人的激动和紧张,林知言依旧每天按部就班的做事。

        直到高考开始的当天,才不慌不忙的进了考场。

        林知言所住的大院里,几个同样要参加高考的年轻人,见他这般老神在在,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心情倒是放松了不少。

        等历时两天的高考结束,严绮因为心里惦记着儿子的考试结果,根本沉不下心做研究,便早早请了假回家。

        知道母亲比自己还要紧张的林知言,回到家就将考试的内容全都默写了下来,并附上自己填写的答案。

        严绮拿着儿子默写出来的卷子,看着上头十分标准的答案,狠狠地松了口气,紧接着就是满心的欢喜。

        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儿子肯定不会考的差了,可等估出将近满分的成绩,严绮还是兴奋的不行。

        只是成绩还要等一段时间出来,不好太过张扬的严绮便只能暂时按捺住心中的兴奋。

        目前国内药学专业排名最高的学校,自然是首都医科大学。

        因此林知言在估过分数后,二话不说就填写了志愿。

        以他那极高的分数,除非里头有某些猫腻,否则绝无落榜的可能,于是林知言很快就等来了政审和体检的通知。

        体检结果当天出来,再加上父母早早平反,林知言的政审肯定也是没问题的,首都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多久就寄了过来。

        在林知言收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时,远在皖北东营村的张雅之和孟子良,也是第一批收到的录取通知书。

        捧着首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二人在激动高兴之余,不免再次感谢起林知言来。

        要不是当初林知言再三提醒他们不要放弃学习,哪有他们的今天?

        虽然知青已经陆续被允许回城,但能以准大学生的身份回去,张雅之和孟子良只觉得扬眉吐气。

        他们二人,一个是家里不受重视的女儿,一个虽然是父母疼爱的小儿子,却是被前面两个哥哥联手排挤到的乡下。

        在乡下这么些年,他们差点真以为一辈子都要扎根在这里,没想到如今终于被他们等来了翻身的一天。

        其他知青里也有两个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都没有张雅之和孟子良考的那么好。

        至于剩下那些没考上的知青,更是懊悔不已。

        要是当初林知言催着他们学习的时候,他们也坚持下来,不半途而废就好了。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现在再怎么后悔也已经迟了。

        张雅之作为知青队长,总不好像孟子良那没修口德的,用言语奚落他们不听林知言的话。

        便开口安慰那些个没考上的知青,让他们抓紧时间继续努力复习。

        他们虽说没能坚持下来,可终究是学习了一段时间。

        等到半年后还有一次考试,他们如今差的分数并不是太多,只要好好的学上一段时间,还是很有希望考上的。

        给知青们打完气,张雅之就迫不及待的辞去了知青队长的职位,开始收拾东西。

        张雅之准备先回家好好跟家中的父母兄嫂炫耀一番,再去首都报到。

        也让父母看看,自己这个在他们眼中没用的女儿,如今成了大学生。

        将来毕业后,哪怕她混的再怎么不好,也比他们那只能在厂子里当锅炉工人的宝贝儿子强的多。

        孟子良倒不准备跟父母炫耀,他是准备回去狠狠刺激刺激两位亲哥哥。

        他们当初为了防止自己跟他们争家产,瞒着父母给他报了下乡名额,当时他就跟两个哥哥撕破了脸。

        现在风水流轮转,自己考上了鼎鼎有名的首都大学,他那两个小心眼,嫉妒心重的哥哥知道后,还不得眼红嫉妒死?

        然后张雅之和孟子良二人就欢欢喜喜的回了城。

        至于身在庐州的薛明丽,她原先还打算要通过参加高考,考到首都去的。

        只是等捡起书本,薛明丽才发现自己的学业这几年早就荒废了。

        薛安桢没出事的时候,还会叮嘱她努力学习,教她知识的重要性。

        等薛安桢下放,她就整日的跟红小兵们混在一起。

        潘如萍当时一心融入新家庭,自然也没功夫管她,高中的几年她根本没去上过几天学。

        如果能静下心好好学,以她的底子,说不定还有考上的希望。

        可被舅舅赶出家门后,她就不得不跟亲妈潘如萍一起住进了破漏不堪,环境极差的出租屋。

        小小的院子里住着一二十口人,整日里吵吵闹闹的嘈杂不已,吵得人脑子都要炸了。

        这样的环境,薛明丽根本静不下心。

        有一回实在被吵得烦了,恼怒之下的薛明丽忍不住跟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中年妇女打了一架,反被对方打破了头。

        哪怕她头上的伤后来养好了,却留下了不能多用脑,一过度用脑就容易头疼的毛病。

        自从得了这个毛病,薛明丽就再也不提考大学的事儿了。

        亲妈潘如萍起初倒是不死心,还想带着她去首都找亲爸,可很快就被各种倒霉事缠身,至今都脱不开身。

        薛明丽正发愁要不要像小姐妹说的那样,尽快找个人把自己嫁了,好摆脱霉事缠身的亲妈,免得被她连累。

        这晚上她就发现亲妈不知何时抱上了大腿,还打算跟对方一起偷渡前往港城。

        在老家实在混不下去的潘如萍,甚至跟那人商量,要在临走之前再去一趟娘家,偷走老太太和弟弟的存钱,充当跑路的路费。

        躲在墙角偷听的薛明丽,发现亲妈想丢下自己跟人跑路,当然是不依的。

        听人说港城那边比首都还要繁华数倍,在发现亲妈有门路去港城时,薛明丽就心动了。

        第二天晚上,在亲妈收拾了东西出门后,装睡的薛明丽也快速的爬了起来,捞出早就收拾好的小包袱悄摸地跟在后头。

        潘如萍从废弃的狗洞钻进娘家,将亲妈和弟弟藏的钱全都翻了出来,刚从狗洞钻出来,迎面就撞上等在那里的薛明丽。

        潘如萍被吓得差点惊叫出声,发现来人是薛明丽,不由有些气急败坏。

        薛明丽才不管亲妈生不生气,非得要亲妈保证也带她去港城吃香喝辣的。

        不然她就直接喊人,让舅舅和外婆知道她是来偷钱的。

        潘如萍总不能真让她不管不顾的喊出来,只能暗骂了声冤家,让她快些跟上自己。

        林知言是直到一个多月后,才知道潘如萍跟薛明丽失踪不见了的。

        他倒是不知道这母女俩跟人偷渡去了港城,还以为她们是不是被人拐了,或是遭到了什么意外。

        林知言纠结了半天,终究还是没把这事儿告诉老师。

        老师的病情才刚有痊愈的迹象,这个时候可不能受刺激半途而废。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2014/42014678/67073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