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重生之回到大明当太子 > 第四章:朱标的表兄与堂兄

第四章:朱标的表兄与堂兄


朱标此时也注意到了没有第一时间上围观自己,而是和自己母亲说话的这两个少年。

        心里想着“这是哪路神仙这么猛,居然第一时间不来表达义子对依附一家的忠心,是怕后期老朱的刀不够快了嘛。

        马氏发话了,让其他少年们参见宴会,好好放松下,接过朱标让这两个少年看个仔细。

        朱标看见这两个少年气度不凡,估计也是青史留名之人,便伸出稚嫩的双手想要触碰一下。

        两个少年也被朱标这模样逗乐了,马氏一看这对表兄弟好像自来熟一样,便对着朱标的说道”标儿,这是你表兄文忠,这一个是你堂兄文正,别忘记了哦。”

        朱标听见母亲的介绍想起来了这二位是谁了,年少的是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的曹国公李文忠(现在是跟着朱元璋姓,但是之后朱元璋让李文忠改回自己原本的姓了),是朱元璋的亲外甥。

        史书上记载,李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为人忠直,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三谏明太祖便是李文忠所为,一是劝谏明太祖不要发兵征讨日本;二是劝谏明太祖在处理重要政治事务时不要过于依赖宦官,以及因在处死官员和处理其他事项方面批评明太祖,三劝朱元璋少杀人(一般人劝朱元璋以上任何一点,骨灰都扬了)。

        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至于堂兄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不过朱兴隆早逝,朱文正一直跟着朱元璋长大的。

        这位堂兄论功绩不如李文忠,但是朱文正在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以四万大军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守了85天,最后陈友谅不得已撤围),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

        历史上传闻后期朱文正对朱元璋封赏不满,想要投靠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本想一刀杀了他,被马皇后劝下来了,这才免他死罪,软禁于桐城,最后郁郁而终。

        客观来说,朱元璋对朱文正还是很好地,在朱文正去世之后,还封了他年仅八岁的儿子为王并就番桂林,世袭王爵。

        个人感觉朱文正脑子进水了才会去投靠张士诚,那时候朱元璋的队伍一路高歌猛进,更何况朱文正为朱元璋立下如此奇功。我感觉应该是后期仗着这些功绩飘了,可能看朱元璋那时候就一个儿子,想对朱标下手然后自己取而代之。

        不过对朱标而言,根本不用过多担心其他的,反正有朱元璋在,任何不稳定因素,朱元璋都会以雷霆手段下手,免除后患。

        过了一会儿,马氏便带着朱标去了后庭的宴会处。

        还没靠近朱标便传来了莺莺燕燕之声,未来的皇后马氏露出了端庄的笑容,走了进去。

        门童看清来人后,便大声嚷道“大帅夫人和小公子到”

        等马氏站稳后,眼前便出现了一排穿着不凡的女子们。

        “妾身拜见夫人,拜见小公子,祝夫人和小公子万福”

        之后朱标就看见一直有女生过来打招呼,单纯打招呼就算了,每个人都要捏捏脸上的肉,搞得朱标心烦意乱,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马氏看到后,吩咐自己的贴身丫鬟玉儿将朱标带去朱元璋那,并嘱咐到要亲自交到朱元璋手上。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0793/40793815/89986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